女儿递给我3瓣橘子,轻声说:“爸爸,吃橘子。”我刚吃过饭,胃有些胀,便将橘子放在茶几上。一抬头,我看见女儿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女儿刚满3岁时,我们把她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她一边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儿童设施和同龄的玩伴,一边看着我们,很是纠结。这时,幼儿园老师拿起一个橡皮鸭吸引了她的注意,我和妻子趁机溜走了。那一天,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女儿纠结的眼神,担心她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下班后我直奔幼儿园,看到很多孩子在玩耍,一时找不到女儿。忽然,一声“爸爸”,一个花球滚到了我脚下。我捧着女儿的脸,见她因为激动显得红扑扑的,眼睛也有点红,显然哭过。
“宝贝,幼儿园好玩吗?”我问道。“好玩,也不好玩。”“为什么好玩又不好玩呢?”“这里没有爸爸妈妈。”“爸爸不是来接你了吗。”我抱着女儿回家。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好像一松手就会丢了似的。
小学6年,女儿读的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第一天送她报到,校园里很热闹。有几个孩子是女儿幼儿园的同学,女儿和他们有说有笑,很快融入了集体。我和妻子办好了入学手续准备回家时,女儿竟挥挥手说:“拜拜。”全然没有一点依恋的样子。直到晚上9点,妻子接到女儿用老师手机打来的电话。女儿在电话那头说:“妈妈,我想回家,我不想住在这里。”
“怎么了?学校里不是有很多小朋友吗?”妻子不知道如何安慰她。
“我怕,我想回家。”
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酸酸的。一个6岁的孩子,从未离开过父母,要独自度过没有亲人陪伴的夜晚,内心的忐忑是可以理解的。
我接过电话,只叫了声“佳佳”,女儿就在那头放声大哭:“爸爸,我想回家,你来接我。”安慰了许久,女儿的情绪逐渐平复,一场小插曲终于化解。
每个星期天送女儿去学校,她总是一步三回头,一直要看到我们的车拐出学校大门才进去。渐渐地,她下车就直奔学校,偶尔回头看一下。后来,学校包了公交车负责接送,女儿就在家门口上车。每天,她都会早早准备好东西,对我们说声“拜拜”就走。
女儿上大学后,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有时甚至几个月都没有一个电话,即便打来电话也只是问候一声,就急着要和妈妈说话,好像我这个爸爸可有可无似的。视频通话也只给妈妈,我凑过去看时,她见到我就挥挥手,表示见到了。我有些醋意,心里也空落落的。我甚至认为,小学就送她去寄宿学校读书是最大的失误。那段时间是孩子性格发展、定型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的指导和矫正,也是与父母感情相互磨合、接纳的关键时期,过早地独立生活,只会隔断亲情的延续。
我和女儿的交流日渐减少,即使有也极为简单。这一次,女儿给我橘子,或许就是我和她改善关系的机会,我却直接放在了茶几上,她肯定会失望。想到这里,我连忙下楼,拿起茶几上的橘子说:“佳佳给我的橘子,就算撑了也要吃。”我吃了一瓣又说:“这个橘子好甜,一点也不酸。”我瞟了一眼女儿,见她很开心的样子。
橘子很甜,还有一点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