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8月01日

一如既往 生活充满希望

——退水后的湘潭县花石镇龙潭村见闻

本报记者 熊婷

顶着烈日,满满两簸箕的红辣椒少了些油光,却红得鲜亮,村民利落地挑出簸箕里掺杂的落叶,过路的同村人走得有些匆忙,因为她们追赶着走在前面的羊群。

这是7月31日,我们在湘潭县花石镇龙潭村看到的场景。如果不是一路上看到荷叶、青草上沾满了黄泥,已经快看不出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洪水侵袭。洪水退去后,龙潭村的生活正在逐渐恢复。

是村民家,也是指挥部,更是连心营。

烈日当空,坐在龙潭村村民谭爱元家门口,河风吹散了空气中的热浪。谭爱元家距离本次龙潭村河堤损毁处不足200米,洪水来临时,房屋架空层被淹,深度约1.4米,如今,红砖墙还留着未干透的水渍。

“我们值守的时候,就是从谭娭毑家这扇墙上的水渍来判断退水情况。”31日,村、镇干部,派出所民警辅警还驻守在河堤上。抗洪抢险期间,谭爱元腾出了自家二楼,给救援队伍作为临时调度指挥中心。退水后,看着每天上河堤值守巡逻的干部,她又腾地给他们当作“大本营”,给值守人员的定时补给物资就放在她家。她说:“腾个地方,让这些干部可以落脚,比起他们做的事情来,这不算什么。”

谭爱元家不仅占据了观测涓水水位涨落的最佳视角,更以第一视角见证了这场万众一心的“家园保卫战”:是村、镇干部脚踏实地,巡河护堤发现险情;是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索求最佳方案;是村民邻里肩扛手提,毫不气馁勇敢自救;是武警和民兵兵贵神速,争分夺秒完成的抢险修复;是公安民警日夜值守,牢牢守住危险警戒;是社会各界关心关爱不间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天里,全天候无间断地相处,谭爱元置身其中,见证了这一切,所以更加坚定地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更想为这场“家园保卫战”尽绵薄之力。

有人帮忙,有人点赞,还有一个期盼。

相较于谭爱元家,赵建雄、胡灿宜夫妇家离涓水稍远一些,地势也高一些,门口的对联上写的“天长地久”清晰可见,客厅中央的红喜字还鲜艳显眼,他家已经基本看不出被洪水浸泡的痕迹。

确定“太阳雨”已经过境,两口子赶紧将两簸箕辣椒、一小筐黑豆摆了出来晾晒,不想放过任何一丝阳光。“村上提前通知会涨水,我们就把能搬的东西都搬楼上去了,冰箱等不好搬的家具家电也摞了起来,辣椒也是洪水来之前抢收的。”胡灿宜从冰箱里拿出冰西瓜,一边切着瓜一边不由感谢村、镇干部。

从胡灿宜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她对村、镇的感谢远不止提前通知到位这一点。7月29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里面一群“红马甲”拎着水桶扫帚,帮助她家清理淤泥,搬运家具,配着她感谢的话语:“人民政府真是好,村上、镇上的干部都在帮我们,这帮了我们的大忙啊。”

胡灿宜笑意吟吟,向村干部说起那条朋友圈收获的点赞是“历史最高”。赵建雄还是有些沉稳,问起村、镇干部河堤损毁部分修复之后,后期的加固方案。河堤损毁的当天,赵建雄就是村民自发抢修队中的一员,所以他额外关心,他期盼自己的家园更加安全。

洪水无情,花石镇龙潭村浸了水,村民都安然无恙,也没有人被洪灾阴霾笼罩。可以说得知暴雨来临的那一刻起,花石镇全体干部都绷紧了“安全弦”,尤其是党员干部,抢险救灾、风险排查、撤离安置、后勤保障、灾情统计分工明确。灾后重建工作,花石镇也有着明确的方向,围绕抗灾、报灾、救灾等三条主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 2024-08-01 熊婷 ——退水后的湘潭县花石镇龙潭村见闻 1 1 湘潭日报 c114402.html 1 一如既往 生活充满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