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过半。这一个月的假期时光,同学们过得丰富多彩,有些外出游玩,有些开展体育运动,有些实习打工,有些热衷睡懒觉玩游戏,有些忙于学习刷题……对于孩子们的表现,有些家长满意,有些家长不满意。暑假如何过才最有意义呢?笔者想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主张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反对读死书。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力量。笔者认为,这句话对广大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过好暑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首先,教育不只是读书刷题。有个别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坐在学校待在教室才是教育。其实这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极小极小的部分。更多的教育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两者的空间和舞台要比学校教育广阔得多,分量也要重得多。
其次,生活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暑期期间,家长拥有了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机会。这机会特别宝贵,不能随便错过。家长得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干家务、探望陪伴长辈、开展体育锻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言传身教引导孩子爱劳动、有礼貌、懂孝道、坚持运动、起居有规律……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火热的生活,教育不只是读书习字,更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
最后,引导孩子热爱生活至关重要。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其他事情都不要他(她)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这一做法可取吗?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生活本身就包含对人的教育作用,我们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如果家长只求文化成绩而扼杀了孩子劳动、孝顺、锻炼的能力和品德,这种教育是片面的甚至是病态的,会给孩子一生带来致命的伤害。试想想,孩子文化成绩再好,如果他(她)不具备正常生活的起码常识和能力,大学毕业后他(她)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正常地生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热爱生活、会生活——这比刷题拿高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