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信任就是责任。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职责。在这次抗洪救灾战斗中,湘潭县锦石乡的人大代表们一直冲在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嘴巴当喇叭,他喊得失了声
因手机电量耗尽却又遇断电无法充电,锦石村党总支书记、乡人大代表谭梦林因长时间喊话而失声,严重时不得不用手势与人交流,7月31日接受我们采访时仍开口困难。
地跨涓水两岸的锦石村,全村1700余人有1500余人受灾,1600亩耕地受淹面积超过1200亩,是全乡灾情最严重的村之一。
7月28日早上5时许,大雨下个不停,谭梦林便早早起床出门查看情况。眼见涓江水位迅猛上涨,7点不到谭梦林便召集由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上了堤。
9时许,堤外水位超过堤内水位,谭梦林下令关闭所有排水泄洪闸避免倒灌。
堤外水位持续上升,堤内洪水无法排泄越积越深。上午11时许,河水漫堤倒灌,洪水很快淹没田野,漫向道路和村庄。
眼看形势越来越危急,谭梦林与大家一起开始组织群众转移。
手机电量耗尽,谭梦林和大家都开启了喊话模式。到下午,当危险地带1500多名群众全都转移后,谭梦林已是声嘶力竭。
因担心有遗漏的群众,谭梦林又乘坐冲锋舟一家一家喊话搜寻,直到仔细清点人员没有遗漏才放心。
安置好转移群众后,谭梦林又为大家的吃喝等事操起了心。7月29日晚上10时许,实在支撑不住的他才回家睡了几个小时。次日凌晨3时,他又投身一线战斗,此时他已失声说不出话来。
支援邻村,新时代“龙江颂”上演
相对于其他几个重灾村,大荷塘村的灾情相对较轻,但村党总支书记、乡人大代表唐向阳7月28日4时就被村民的电话叫醒,从此开始了连续几天的连轴转。
从一大早打开东风水库西干闸门泄洪,到9时许关闸防止江水倒灌;从抬升抗旱机埠电机以免被淹受损,到转移本村120多户低洼处的村民……
在做好本村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唐向阳又带领由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加入邻村金湖村的巡堤守堤队伍中,并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借助机械设备筑起一条长80米、宽高约1米的挡水子堤。
11时许,大堤出现洪水漫堤后,唐向阳又率领突击队赶往邻村加入到协助转移群众的队伍。
唐向阳去年因车祸做过大手术,金湖村的村干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都劝他去休息一会,但唐向阳笑着说,“你们不是都叫我‘拼命三郎’‘三郎书记’吗?‘拼命三郎’怎么能下去休息呢?何况此时正是我们一起谱写新时代新‘龙江颂’的关键时刻。”
患肺癌的65岁老电工披挂上阵
65岁的陈赛军是金湖村的上届党总支书记、乡人大代表,也是一位有着15年经验的老电工,更是去年才做了手术的肺癌患者。
7月28日上午江水漫堤后,陈赛军便开始为后续的排水进行谋划。因为他深知在本乡没有排渍机埠,现有抽水机因断电需另配发电机才能工作的情况下,少不了的是他这位老电工。
7月29日下午,江水退出保障水位,泄洪闸开启排水。
为尽快抽排低洼处无法自排的积水,锦石乡迅速调集了6台大口径抽水机和两台发电机(30日又紧急购买了一台400千瓦的发电机),陈赛军很快将它们组合起来投入排水作业,并不顾连续两天抗洪抢险带来的疲劳,日夜值守在机组旁边。
“一想到8月1日排水作业就可完成,我便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陈赛军说。
连续战斗,他成了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7月28日上午9时许,回县城易俗河过周末的县人大代表、55岁的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余常青接到乡里“立即返岗参加抗洪抢险”的电话。
余常青立马驾车出发,这时大雨不止,高速公路关闭,普通公路因积水行车不畅,平常只需40多分钟的路程,余常青足足开了两个小时。
刚到政府大院,余常青便被派往险情严重的涓水锦石村段大堤参加抢险。
刚到堤上,江水开始漫堤,余常青便立即参与到转移群众的队伍中,驾车转移了多名老年群众。
将受困群众送到安置点后,余常青又被派往位于潭花公路上的一座叫新桥的桥边值守,负责群众工作和交通指挥,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
几乎没有休息,7月29日一大早,余常青又领受了农作物受灾情况现场勘查、汇总上报的任务。
凭着地熟事熟和多年的积累,余常青仅用了半天时间便跑遍了全乡11个村所有受灾点,准确地汇总出数据并上报。
来不及休息,余常青又开始着手调集本乡范围内的大口径抽水机为后期排渍作准备,短时间内便调集到6台抽水机、两台发电机,机具到位后快速组装投入使用。7月30日,根据需要紧急采购的400千瓦大功率发电机到位后,排水速度大大加快。
目前,抽排水工作仍在进行,余常青又开始为排水后过水田禾苗洗苗、喷药施肥的事忙碌起来。
尽管长时间没能好好休息,但年过半百的余常青就像一台“永动机”,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地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