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阳 通讯员 何睿聪)8月6日,湘钢一中20多名学生代表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交流、问答互动等形式,了解市人大常委会的组成机构和日常工作,沉浸式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会议室,市人大代表晏军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感受,并通过典型事例,讲述了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发挥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工作人员则从代表建议如何提出、怎么办理等方面,介绍了代表建议从确定主题、实地调研、撰写文稿,以及提交、受理、交办、办理建议等历程。
“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治质量。”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围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等内容进行交流,并介绍了我市立法工作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
哪些人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座位该如何安排;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人民意见与建议的具体途径有哪些……在互动交流环节,针对学生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一一答疑解惑。
据了解,这次活动是湘钢一中2024年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之一。8月5日,学生们走进岳塘街道、书院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现场感受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亲身体验“湖南智慧人大”App,领略数字化赋能转型趋势下基层民主实践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7月25日,学生们旁听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直观了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方式。
“书本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活’起来了!”“人大代表可以‘云端’接待选民,原来新时代的人大工作这么‘潮’。”“群众的观点和想法,可以通过代表建议的形式转化为现实,推动问题解决。”……在一次次参观、聆听、交流中,学生们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意义、运行机制更加了解,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认识更深入,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更加清晰。
湘钢一中老师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探究式实践,学生们深刻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感触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路径,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了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研学之行中延续思政课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