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湘潭高职高专医学生作为未来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其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意愿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湘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供给明显不足,医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不容乐观。笔者将通过分析湘潭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现状,浅析影响其服务基层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现状
职业学校医学生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的主力军。根据对湘潭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现有的3298名医务人员中,大专学历为1476人,中专学历为1048人,两者占比76.53%。他们是基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往往肩负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等多重任务。但受工作压力、工作条件、经济待遇等因素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不稳定,存在人才流失、人才缺乏等现象。
目前,在潭职业学校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愿和能力仍有待增强。尽管他们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但仍有着理论知识不足、实践技能欠缺、沟通能力不足、适应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健康守门人”。近年来,这些机构的医学生流失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部分乡镇卫生院由于负债严重,其医疗功能不断弱化,与医改“强基层”的目标存在明显的差距。此外,基层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不足,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影响因素
首先,医学生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心理素质会影响他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影响其服务基层的意愿和能力。其次,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他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选择。湘潭职业院校的医学生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他们对医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有着较高的期待。此外,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等因素也会影响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基层的能力。
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国家政策和社会就业导向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等,会成为影响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外部环境。而社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认可度,以及医患关系等因素,则会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从而影响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愿和能力。
对策建议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湘潭职业学校应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医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医学生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改革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基层的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外部环境。首先,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减轻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当地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医学生家庭的经济支持力度,如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降低医学生家庭的教育投入,激发医学生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其次,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优惠政策、激励机制、改善待遇及福利等,提高其服务意愿,不断优化外部环境,让广大医学生愿意留在基层。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升社会认可度。政府和社会各界可通过宣传册、视频、公众号等,宣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度,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激发医学生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湘潭市社科联2024年度“领导出题·专家答题”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在潭职业学校医学生服务湘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2024092)
(作者系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