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昼夜东逝,终成大海;粒粒尘土,日月积累,终成高山。
2001年,我怀揣着教育理想前往一所边远的乡村学校任教。那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初为人师,我肩负起3个班、210余名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但无论我有多么疲惫,每每看到学生们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我都会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为他们解答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我的日记本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成为催促种子萌芽生长、寻找太阳的人。”23年来,我一直努力把爱和微笑奉献给每个可爱的学生。
在实践基地任教期间,我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加入了学校的德育团队,带领学生们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清廉情景剧等德育活动,激励他们从容自信地走上一个个大舞台。记得有一个胆小、羞涩的学生始终不敢登台表演,我便鼓励他参加清廉话剧的演出。起初,他总是害怕地说:“老师,我不行!”我不断地给予他信心:“相信我,你能行!”在我耐心指导和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自信地走上舞台进行表演,并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赏。演出结束后,学生的父亲非常激动,向我深鞠一躬说:“老师,谢谢您让我的孩子第一次站上这么大的舞台!”这一躬是家长对老师的尊敬、对教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信任与托付。
从教多年,对我来说,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它不在书本上,也不在梦想中,它就在每一位教师的平凡工作中。每天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医院陪护学生至深夜、反复检查校园安全隐患……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恰恰是“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尺明”的教育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乐教爱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身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和微笑在学生心中播洒阳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作者系湘潭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