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久之后,市民朋友在湘潭本地就可以购买到西藏的牦牛肉、藏香猪、乳品和菌类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近日,刚从西藏学习交流回来的贺超云,又在探索一件大事——“藏品入湘,湘品入藏”合作新模式。
贺超云是湘潭绿丰保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名敢闯敢创的“女汉子”。
贺超云20年磨一剑,将绿丰公司不断培育壮大,成为湘潭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创”现代企业壮大新标杆
一日三餐,绿丰相伴。
要与湘潭千家万户紧密相连,这是贺超云在开创企业时的初心,也是她不懈追求的目标。
2004年,贺超云夫妇创办绿丰公司。2016年,绿丰公司与省、市供销合作社合作,成为全省供销系统首个“拨改投”项目企业。
2023年底,绿丰公司获中国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3000万元项目投资,自此迎来新的生机。
贺超云深知,农产品经营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融合发展才有出路。
绿丰公司抓住契机,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推动为目标,打造集基地生产、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线上线下平台经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拥有“绿丰农场”品牌生鲜连锁店56家,日均销售配送农副产品30吨,年均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资产总额达1.2亿元。
“上连农产品基地、合作社等生产主体,下接大型商超食堂,全力打通供应链渠道。”贺超云说,绿丰公司还通过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发展模式,自主研发“一平台三中心”,实现从采购到客户端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搭上了“物联网”发展的快车,极大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目前,绿丰公司逐步打造成一二三全产业链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AAA物流配送企业、中国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食用菌生产,一直是贺超云关注的事情。
1998年起,贺超云依靠平菇生产技术填补湘潭农产品市场食用菌生产的这一空缺。
尝到甜头的贺超云,带领团队自主研发食用菌熟化一体机设备,将传统的食用菌基料发酵、灭菌、装袋、接种等工艺集于一体,基料成本从1600元/吨降低到800元/吨,共获得15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专利、1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型新型专利。
为进一步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绿丰公司成立绿丰科创院,与省食用菌研究所、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推动湘潭食用菌育繁推一体化行业发展。
今年,湘潭绿丰食用菌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全省的各种菌种研发、培育将落户湘潭。
据介绍,绿丰公司旗下的泉塘子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量达1000吨,年经营收入超500万元,获得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全国优秀示范推广与省级特色示范产业园称号。
“农产品的利润特别薄,这就倒逼我们要通过一些科技创新来降本增效。”贺超云说,从生产端开始,公司就注重技术的重要性。
贺超云举了个例子。她说,鲜鱼处理费时费力,特别是大批量处理鲜鱼,时间紧,任务重,让不少菜市场老板伤透脑筋。2022年7月,公司自主改良组装研发鲜鱼初加工生产线,经过不断调试后投入生产加工,日处理鲜鱼5吨以上。这条生产线实现了节本降耗,又保护了环境,并通过“冻转鲜”技术延长了鲜鱼的销售期,提高了鲜鱼价值,成为绿丰公司占领湘潭鲜鱼配送产业市场龙头的利器。
“创”农民就业增收新模式
在公司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贺超云坚守为农服务初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助力农民创业就业、农户致富增收上展现“绿丰”担当。
绿丰公司通过“订单帮扶”模式定期收购农产品助农增收,累计收购农特产品价值2000余万元,帮扶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495人。绿丰公司还依托自有生产基地、加工平台和流通渠道等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带动300余户农户就业,产业辐射周边4个乡镇。
通过“村企合作”,支持雨湖区鹤岭镇晶鑫村、湘乡市毛田镇毛田村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产业,收购农特产品5000余吨,村集体经济增收260万元,农户增收379万元。
搭建“莲城吆喝”地产地销平台,累计在线注册会员8600人,累计销售额达850万元。同时,创新推出“供销大集”销售模式,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深入街道、小区,建立地摊点187个。
“消费习惯是变化的,但市场是一直存在的,唯有突破固有思维,创新思路,才能找到产品的市场出路。”贺超云说,公司创新了“线下+线上”融合模式的思路,通过线上吸纳粉丝级、合伙级、战略级不同会员的方式,线下配套阶梯会员福利、调整商品结构、优化卖场布局、增强购物体验等多手段融合模式,来增加中高端客户群体的黏性,使流量持续上升。
在雨雪冰冻天气、新冠疫情期间,绿丰公司充分发挥供销保供主渠道作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力保障湘潭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
今年5月,“鲜城吆喝”社区生鲜便利华夏店正式开业,标志着“绿丰模式”走出湘潭进军安徽宣城。同时,公司加速拓展团店、团批、团配、社团、社区集市、社区门店6大运营场景,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贡献绿丰力量。
敢在湘潭 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