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8月14日

张秋良夫妻的“山坡鸡”

本报记者 吴新春 王思捷 通讯员 谭博文

杨林乡瓦坪村新屋组龙之平在喂养“山坡鸡”。(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前段时间,一段主题为“杨林土鸡”的爆笑短视频在韶山市杨林乡老老少少们的手机上流传。伴随着一曲《爱拼才会赢》的配乐,一只只冠红体壮的土鸡精神抖擞,昂首扭脖“霸气”出场,笑翻了一拨人。

出现在这个视频上的这一群鸡,是杨林乡瓦坪村新屋组张秋良夫妻俩养的“山坡鸡”。

说是“山坡鸡”,一点也不假,这近15000只鸡完全就是散养在张秋良家屋后的小山坡上的。山坡上,竹林旁、茶油树下,随处可以看到东一群西一撮地聚着几只、十几只乃至几十只土鸡。有几只调皮的,甚至还飞到树枝上,得意地“咕咕”叫着,生人来了也不怕。

“这是产蛋鸡生的绿壳蛋,高峰期一天可以收获上千公斤蛋呢!”一边走一边说着,张秋良的妻子龙之平忽地猫下腰在棵茶油树底下一掏,手中蓦地多出四五只蛋来。跟着她一路行进,几乎每走几步就可以看到一“窝”鸡蛋,“这些鸡蛋非常抢手,长沙、湘潭和韶山本地的超市都有得卖!”也有人闻讯到鸡场来买,她来者不拒,“我这里是分批次养的,一年四季都不缺货。”

2006年,一直在广东做玻璃生意的张秋良回到家乡,和妻子利用一处废弃的学校校舍开始养鸡。很显然,他还是有点低估了规模养鸡的难度。“当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经验也没技术,”说起养鸡的经历,龙之平用“一言难尽”这个词来形容。她以前只是零星喂过少量的鸡,开始面对几千上万只鸡的时候,碰上冰冻、高温或是水、旱灾害,他们就一筹莫展。2008年的冰灾让这个刚刚起步的养鸡事业栽了一个大跟头。夫妻俩没有气馁,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现在俨然成了养鸡“专家”。养鸡有哪些关键节点,疫苗如何精准到位,他们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长期的养鸡过程中,夫妻俩发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了,对优质鸡蛋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散养的土鸡也很受欢迎。他们精选养殖了“江汉”高产蛋鸡,不但产蛋量大,产的绿壳蛋也营养丰富,卖得好价钱。“这些鸡上半年就在山林里散养,下半年则主要放养到附近收割过的稻田里。”龙之平说,这样养出来的鸡,虽说生长缓慢,四五个月才能长成鸡的模样,6到8个月才可以出售,但鸡肉口味鲜美、蛋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由于是在林间和稻田内放养,产品也更贴近绿色环保的要求,更受消费者青睐。

--> 2024-08-14 本报记者 吴新春 王思捷 通讯员 谭博文 本报记者 吴新春 王思捷 通讯员 谭博文 1 1 湘潭日报 c114898.html 1 张秋良夫妻的“山坡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