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婷 通讯员 李娜)老物件寄托新情感,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岳塘区宝塔街道长塘社区退休党员、抗美援朝老兵遗孀梁淑兰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将18件承载着革命记忆的老物件捐赠给社区。
近日,长塘社区举办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等旧物收集活动,征集“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故事,梁淑兰捐赠18件物品的同时,也讲述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一心为国及其子女继承遗志的故事。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救护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吸痰机,有的重伤员需要吸痰,我老头就用嘴对嘴的方法给伤员吸痰。”8月12日,回忆起爱人汪有余,梁淑兰眼里是掩饰不住的怀念和自豪,汪有余于1950年参军,后到佳木斯野战医院参加抗美援朝,救治志愿军伤员,1954年入党,1955年又到甘肃酒泉参加导弹卫星发射基地建设,隐姓埋名直至见证“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回到地方后,汪有余发挥自己在外科和烧伤治疗方面的专长,坚持20多年给居民们义务治疗烫伤、烧伤、电击伤。汪有余、梁淑兰夫妇育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长大后都受父亲影响参军入伍,小女儿则继承了父母的衣钵,治病救人。
直到2023年3月去世前夕,汪有余依旧要求大儿子汪平每月按时到社区替他缴纳党费。父亲弥留之际,汪平将父亲早年间的工作日志、日记、使用过的急救包、枪套等物件一一整理陈列,家中还用相框将父亲收集的不同时期的毛主席像章统一整理。在长塘社区开展的旧物收集活动中,一家人共将18件老物件无偿捐赠给了社区,希望能够向更多的人展示真实的革命历史。
“后续,我们将把这次获赠的老物件全部陈列在社区红色老物件专题展区,向居民免费开放。”长塘社区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挖掘和宣传社区“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资源,教育引导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