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如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沉静。他身着深色制服、头戴宽边帽、手持铁铲,站在一块刚平整好的墓地前,汗水沿着他的脸庞滑落,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瞬间被干渴的土壤吸收。周围除了偶尔传来的鸟鸣和远处树叶因热风吹过而发出的“沙沙”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庄严。
他细心地将水泥和匀,然后蹲下身,用铲子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均匀地涂抹在墓地的基座上,动作既迅速又精准,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他小心翼翼地抬起那块沉甸甸的墓碑,墓碑上刻着逝者的名字与生卒年月,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家人无尽的思念与哀悼。他稳稳地将墓碑放置在基座上,用双手轻轻调整位置,确保它端正无误。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当人生落幕时,陪他们走好最后一程,为逝者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今年是黄清平工作的第32个年头。他只是湘潭市殡仪馆公墓部的普通一员,但大家都习惯叫他“班长”,安葬、立碑、园林修剪等是他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曾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我们该如何告别?”与前来祭祀的人不同,黄清平和逝者的缘分,更多的是在生命离开时,用自己的双手给逝者一份体面的告别。在安葬前,他会准备好木炭、水泥、盖板、砂浆等物件,以确保骨灰盒顺利下葬。在放置骨灰盒时,他轻扫慢起、平稳摆放、双手呈递,每一个动作都做到轻柔且庄重。
入伏以来,气温攀升,在将骨灰盒从山脚运送到陵园的过程中,汗水经常浸透他的衣衫,步履也逐渐沉重。立碑有很多讲究,包括立碑的时间、位置等,不容有丝毫的差错。“无声胜有声”这是他对于逝者的送别,也是对于生者的慰藉。
除了本职工作,黄清平还是湘潭市殡仪馆“安宁陪护”小分队的志愿者。不管工作多忙,每个月两次的“安宁陪护”志愿活动,黄清平从不缺席。因为有一手剪发的好技术,自去年小分队成立以来,他自然成为了小分队的骨干。
“老人家,今天又过来为您理发了。”黄清平熟练地为病人披上深蓝色的围布,用电动推剪在老人头上细细推过,又用剪子细细修剪剩下的零碎头发,最后用湿毛巾轻轻擦拭老人的脸颊。待一切结束,老人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握着黄清平的手不断地表示感谢,平时不善言辞的黄清平,又放下推剪陪老人聊聊天,沉寂的病房里传出了阵阵笑声。
以善举传递温暖,以行动诠释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一线劳动者的典型代表,黄清平说:“存在即被需要,我会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