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8月15日

协同发力行而不辍 多维赋能红色研学

薛瑞众 龙超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主动承担起传承、研究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引领力、凝聚力,让红色文化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

作为集研究、体验、学习、实践等多重场景与效能于一体的红色研学,是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的生动载体,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补钙”“提神”“壮骨”的作用,高校应予以大力倡导和支持,并科学地组织实施。

合力谱写红色研学大文章

高校的重视程度和配套的保障力度,是开展好红色研学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对“红色研学”这一课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其次,通过制定制度、规范、大纲等确定性文本,做好顶层设计,确保红色研学“行而有规”“立而有矩”,有效激发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同向合力,激活澎湃动能。最后,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有效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助推红色研学顺利、有效地开展。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展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融通,是“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题中之义。通过开展红色研学,不仅有益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更能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传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家国情怀,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与成才。这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高校须凝聚智慧,团结各方力量,奋发有为,浓墨重彩地写好红色研学这篇大文章。

持续做强红色研学大品牌

做强做优红色研学大品牌,必须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首先,应采取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邀请先进模范人物深入校园、班级等多元化路径,巩固红色研学“基座”,构建“走出去、请进来”的红色研学常态。其次,打造学工、团委、二级学院、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及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协同推进的“作战”模式,选聘敬业、专业、素质高、靠得住的指导教师,为红色研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再者,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适宜的主题,选择恰当的形式与地点,实施个性化的红色研学教育,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参与感和红色研学的实效性。

做强红色研学大品牌,还应大胆开展系列探索和实践。例如,举办红色文化讲堂、红色文艺晚会等,吸引学生沉浸式参与;编印红色研学校本教材,强化案例教学指导;打造红色系列文创,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成立红色研学社团,凝聚志同道合群体;发布红色研学课题,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善用数字智慧平台,赋能红色研学成效;开发红色研学课程,推动红色研学的专业化、普及化;建设红色文化专题情景式体验馆,为红色研学提供“全天候”实践平台。

深度锻造红色研学大影响

学生参与红色研学的成效评估,应建立在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之上,从多个维度进行衡量。首先,需依据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研学结束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正面反馈,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其次,应参照学生的研学文章、心得体会、主题分享,以及相关视频等成果产出,作出合理的鉴定;再者,需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展现的态度和其个人事迹的创造,进行积极评估。与此同时,通过评价过程来总结现有评价标准的不足,从而为评价标准的优化提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积极反思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对红色研学的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复盘与总结,查找不足、提炼经验,以实现持续改进与提升,朝着“精品红色研学”的目标阔步迈进。同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红色研学的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其预期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相信经过时间的积累与实践的锤炼,红色研学产生的影响也将日益显著,进而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贡献红色研学的应有力量。

(作者系湘潭理工学院教师)

--> 2024-08-15 薛瑞众 龙超男 薛瑞众 龙超男 1 1 湘潭日报 c114968.html 1 协同发力行而不辍 多维赋能红色研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