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8月18日

韶山快警的“修炼秘诀”

本报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何林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伟人故里韶山,有这样一座快警站,地处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广场与韶山冲派出所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中心,身负接警处警、动态巡逻、交通管理、纠纷化解、服务咨询5大综合警务职能,凭借“千里眼”“顺风耳”“无影脚”3项过硬本领,守护伟人故里,服务各地游客。

它,就是韶山毛泽东广场快警站。2019年2月,韶山市公安局为深化“两队一室”勤务模式改革,将派出所警务工作延伸于此,毛泽东广场快警站应运而生。

千里眼,“光”速发现问题

时值暑期,红色旅游“热”力不减。在韶山毛泽东广场,游客们摩肩接踵,或三五结伴,或独自前行,五湖四海的口音交织于此。

一片熙熙攘攘中,毛泽东广场快警站负责人刘满松神情却丝毫不见轻松。面对景区平均3万人次/天、峰值10万人次/天的游客量,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发现游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响应?刘满松将快警站“建”到了微信里。在这个“涉旅事务快速处置”的工作群中,景区“五大员”的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把游客丢失财物以及人员走失等各种突发情况发到群里,大家互通有无,快速帮游客解决各类问题。每天,手机微信群不时传来各种信息:“游客xxx丢失身份证,拾到请联系xx”“邵阳游客在故居附近与孩子走散,请帮助寻找”……与此同时,警务站值班民警通过视频监控时刻关注广场动态,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有效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快警站仿佛多了一双“千里眼”,及时发现问题,守护平安,热情服务。今年以来,快警站帮助游客找到各种丢失的财物共计452件,帮助找到丢失走散的人员共计268人。

顺风耳,“风”速响应命令

7月15日上午,刘满松与辅警庞道远像往常一样在外巡逻,突然接到故居保安队长何队的电话。电话中称有游客在南岸私塾池塘边不小心将手机掉落进池塘里,游客想自己下水找寻。在了解清楚情况后,刘、庞二人不到两分钟就赶至现场,仔细观察水深和周边情况。在众人共同努力下,手机很快就打捞上来。

在核心景区,“秒速”出警缘于快警站率先在全局使用对讲机派警,经常性开展岗位练兵,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运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巡逻车辆,实现了对广场及周边区域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借助现代通讯的“顺风耳”,快警站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旦有情况发生,就能立即做出反应,有效维护了核心景区的治安秩序和游客安全。

无影脚,他们就在身边

有人曾经感慨,韶山毛泽东广场快警站的警员们有一双神奇的“无影脚”:平时在人群中似乎难得一见,关键时刻却发现他们就在身边。

作为毛主席家乡的守护者,快警站每一位警察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成为景区为民服务的最美风“警”。据刘满松介绍,快警站民辅警坚持每日对核心景区进行高频次、全覆盖的混编巡逻,不仅关注人流密集区域,更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通过步行、骑平衡车等多种形式,深入每一个角落,确保安全无死角。

为全力打造平安景区,该快警站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在环毛泽东广场圈,实行网格布警、嵌入式执勤,采取公密结合的方式,将警力精准投放到毛泽东广场8个网格细分区域中,采取定点警戒与定区巡逻,显性用警与隐性用警,从而实现“秒速”处置。

--> 2024-08-18 本报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何林雁 本报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何林雁 1 1 湘潭日报 c115031.html 1 韶山快警的“修炼秘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