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8月23日

苏东坡说蟹

彭桐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个老顽童似的段子手,也是个非常懂得谈古论今的寓言家。他曾以“鳖相公”喻其政敌、宰相章惇,也曾以“鳖厮踢”的故事当面戏谑当宰相的好友司马光。苏东坡以“无可不乐”的性情,在朝在野,用即兴的文字,给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快意而难忘的欢笑。

见多识广的他,固然爱说鳖,但也更爱言蟹。苏东坡一生所见和所美食的各种蟹远比鳖要多,而且他也爱以蟹事切人事,让那大钳子可钳天地万物的蟹走进他的神奇寓言中。

当然,他会把蟹喻作不好的人与物。其中最亮眼的一篇,是《一蟹不如一蟹》: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扁,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扁多足而差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如前所见而剧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蝤蛑,螃蟹的一种,壳青,俗名“青蟹”“锯缘青蟹”。这种蟹可食用,头胸甲宽大,两侧具长棘,略呈梭形,也称“梭子蟹”。彭越,即“蟛蚏”,原名白玉蟹,也是螃蟹的一种。不过,相传是汉高祖刘邦的大臣彭越被醢化为蟹。彭越被疑后遭受酷刑,被剁成肉酱分给诸侯。九江王英布在打猎时得到送来的此肉,不忍心相看,便倒入江中,结果全部化为螃蟹。世人便将这种螃蟹称作彭越。

这则寓言,和苏东坡所作的“鳖相公”一样,也是讽刺宰相级人物,只不过不是指章惇一个,而是包括章惇在内的一串。“彭越”不如“螃蟹”,“螃蟹”不如“蝤蛑”,个头一个比一个小,等于说这蟹之家族的宋廷宰相,一个比一个面目可憎,一个也比一个卑劣下贱。

此寓言选录自苏东坡晚年创作的寓言集《艾子杂说》,以“艾子”自称,没有明确写作时间。但从章惇把苏东坡贬至儋州,而在苏东坡于元符三年(1099年)五月遇赦北归等事实推算,此篇当是苏东坡渡海北归后的作品。

苏东坡缘何要用“螃蟹”的形象设喻?有学者解读说,因为“螃蟹”是一种“多足”而“横行”的动物,其意在唾骂当朝宰相都是些“横行霸道”的禄蠹蟊贼。由于对朝廷中“奸佞充斥”表达愤懑之情,苏东坡在《艾子杂说》中创作了一系列“民之大贼,国之巨蠹”,当然“鳖”“蟹”给人印象深刻。

结合苏东坡的际遇,我们可以看出,这则寓言里含有他对个人不幸的慨叹。他在早年遇文字狱受“乌台诗案”之苦后,在官场不仅屡遭排挤,而且还连遭贬谪,且一次比一次凄惨。这真像他作为美食家而摆在其人生之宴上的“蟹”,越来越差。就像超越个人不幸一样,他通过此则寓言,超越了个人的悲喜与“圈子思维”,展现他更敏锐的观察与更雄阔的思考,更多的则是表明事物越来越坏,不仅人物一个不如一个,在时代方面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从“时代之说”的角度可知,苏东坡是借用了五代人陶谷的故事。据宋人戴埴的《鼠璞》记录,《圣宋掇遗》载称:陶谷奉使吴越,因食蝤蛑,询其族类,忠懿(即钱俶,五代时吴越国君)命自蝤蛑凡十余种以进。谷曰:“真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重要人物是时代的产物。苏东坡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位皇帝。这些皇帝的能力和作为也是一个比一个弱,以至于在徽宗手上亡国。苏东坡离开海南一年多后,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在常州去世。他去世后26年,因“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透过历史的云烟,抚触文字的波澜,可感知伟大人物落笔时的忧虑。可以说,苏东坡是个“寓言家”,甚至还是个“预言家”。

--> 2024-08-23 彭桐 彭桐 1 1 湘潭日报 c115219.html 1 苏东坡说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