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8月28日

梦在金色稻浪中

——“职业农民”丁义军勇当粮食生产“领头雁”

本报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周向熙

在韶山市清溪镇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戴眼镜、浑身黝黑的青年人带着他的团队来来回回忙碌着,时而在除草、施肥,时而在指导其他农民耕作,他就是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社直企业——湘潭市惠农农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农公司”)旗下的“职业农民”丁义军。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不懈努力,引领当地农民走上了适度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粮食生产发展道路,成长为当地粮食生产的“领头雁”,也不断实现着个人的乡村振兴梦。

矢志务农情怀深

作为湖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家住益阳的丁义军曾在多个领域摸爬滚打,却始终难以割舍对农业的深厚情感。2017年,一个普通的农机展销会上,他偶遇了惠农公司负责人,两人一见如故,共同探讨起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惠农公司在韶山市建设了一个土地托管中心,涵盖了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仓储、销售等全方位的水稻种植服务系统,却缺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人士来管理和运行。

“我读的是农业大学,深知一个人再厉害也只能种植几十亩地,只有适度规模化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让农业产业有奔头。”丁义军的话语中透露出做好农业生产的坚定信心。

在深入了解市供销合作总社和惠农公司后,丁义军知道,这正是自己实现农业梦想的最佳舞台。于是,他毅然决定加入惠农公司,扎根清溪镇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头雁”领航力量大

加入惠农公司后,丁义军迅速投入到田间地头的各项农业生产中,通过一年的实践学习,他进一步掌握了选种、育秧、施肥、灌溉等科学种田知识,并学会了操作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他的专业技能和务实作风赢得了同事和农户的广泛认可。“每天早上,我都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巡查稻田,查看灌溉、虫害以及禾苗的生长情况。”丁义军回忆说,“三伏天里,我们顶着烈日,给稻田灌深水、除虫害,汗水浸湿了衣衫,但看到禾苗茁壮成长,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随着对农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丁义军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民,推动当地的农业向适度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于是,他依托土地托管中心,惠农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还提供旋耕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最后生产的粮食由惠农公司包销。一条龙的服务,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每个“职业农民”可以种田200亩。不仅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职业农民”,还吸引了周边农户的积极参与,他们总共种了5600亩田。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抛荒现象严重,这让我们‘职业农民’有了用武之地。”丁义军说,他不仅带来了益阳沅江王国辉、夏利等“职业农民”,还把当地农机手李茂良、何文兵等培训成了种田能手。

勇于探索天地宽

丁义军带领他的“职业农民”团队在清溪镇取得了显著成效。丁义军说,不知不觉中,自己在韶山从事田间管理服务已整整8年,丁义军和他的团队以农业机械化全程服务为切入点,集中了土地和机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合作上、下游产业,推动了高品质优质稻种植,大家分工合作,利益捆绑,实现了双赢。他们不仅实现了水稻的适度规模化种植,还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操作,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他们还积极推广双季稻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

“我们团队管理的稻田,不仅亩产量有保证,而且大米的品质和口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市场售价也比原来高出不少。”今年种植的晚稻“浓香42”订单收购价至少高出市场价每公斤0.4元,按亩产400公斤计算,仅此一项每亩增加收益160元,丁义军自豪地说。

此外,丁义军还非常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带领团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据估算,每年他们为村里减少了近百吨的化肥农药排放。丁义军和他的专业合作社不仅在韶山市清溪镇取得了成功,还将服务圈拓展到湘潭县中路铺镇等地。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种地机械化、智能化肯定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丁义军说,“通过我们的示范和带动,很多农户都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和采收。他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和前景,纷纷表示要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在丁义军的带动下,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土地抛荒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如今,如意、杨荣等村的土地基本实现了整村流转,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未来,丁义军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为农服务“国家队”的供销合作社等多方力量的加盟,农业农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希望能够继续扎根农村这片热土,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丁义军说,“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共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

--> 2024-08-28 本报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周向熙 ——“职业农民”丁义军勇当粮食生产“领头雁” 1 1 湘潭日报 c115813.html 1 梦在金色稻浪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