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是个对一日三餐颇为讲究的人。这倒不是她要求每顿有丰富的珍馐美味,而是追求餐桌上的“原生态”。
相比超市琳琅满目和农贸市场品种繁多的菜品,她会多绕一段路去城乡接合部的小市场。那里的婆婆姥姥,你提一个竹篮,他挑一担箢箕,出售自家种养的青菜和鸡鸭鱼等。张莉喜欢那种菜叶子上还沾着露水、鸡蛋似乎还散发着母鸡体温的感觉。张莉尤其喜欢他们的土鸡蛋,每天必买4个,丈夫和自己每人一个,儿子小,营养需求大,每天早晚各一个,吃新鲜的。儿子今年8岁,块头看上去比邻家10岁的孩子都高大壮实,好像她儿子10岁,邻家孩子才是8岁。张莉总结,这都得益于她坚持给儿子吃土鸡蛋。
张莉在街上开的小型超市也卖鸡蛋,而且销路不错。为了与自己买的土鸡蛋区分,她称这种蛋为洋鸡蛋。洋鸡蛋价格比土鸡蛋便宜将近10元一斤。有个中年男人几乎每天下午都来店里买鸡蛋。他自己带塑料专用鸡蛋盒,最少买3盒。他说他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做饭的,工人们都喜欢在早上的面条里放个鸡蛋。男人买鸡蛋时,专挑个头小的。张莉笑他精打细算。他说一天几十上百个,拿老板工资也得为老板着想。
时间一长,张莉便与几个卖菜人熟悉了,特别是卖土鸡蛋的老太太,虽然叫不出名字,但一旦在人群里出现便能马上认出来。老太太告诉张莉,自家离这里也就几里地,她喂养了三四十只鸡,鸡吃自家田里的谷子,吃山里树下的虫子,蛋生得多,个头也大。
一个明媚的四月天,闺蜜心血来潮,邀张莉出城踏青,还先将她一军,说她一天到晚围着超市转,十足的守财奴。正好是个周末,张莉让丈夫守店,便和闺蜜出了城。
出城不远便是满目葱茏。二人便满面笑容钻进城郊金鸡山的翠绿里。
南边上山,七游八逛,二人一身热汗从北边下来,日已西钭,三三两两农家楼房在阳光下错落点缀于山脚。张莉一见农舍,酸痛的两只脚又来了劲,对闺蜜说,到农村了,哪有不到农民伯伯家淘淘绿色食品的道理。
二人走进最近一栋三层楼房。女主人是个60岁出头的老太太。一照面,张莉乐了:原来是卖土鸡蛋的老太太。真是只要有缘,什么时候都能见到。
张莉和闺蜜还没说明来意,就听得房前一阵摩托车轰鸣声由远而近。马达声刚息,一个男人声音传了进来:妈,明天用的鸡蛋来了。
张莉觉得这个声音好熟悉,可一时想不起来,便端着茶杯转身走出了屋。这时,一个中年男人双手端着塑料鸡蛋盒子,一层叠一层,上了台阶。四目相对时,双方都呆住了。
端着四盒鸡蛋的男人,就是每天下午去张莉店里买鸡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