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有部分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懒散、逃避学习、拖延完成作业等情况,这是“开学综合征”找上门。如何克服“开学综合征”,帮助孩子从“假期模式”顺利切换到“上学模式”?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观点和建议。
杨攀
嘉宾档案:雨湖区建元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雨湖区兼职心理教研员,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12年,曾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工作优秀个人。
观点:如果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家长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其尽快调节过来。但也不必过于紧张,以免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一、调整行为,增加熟悉感。暑假舒适悠闲的节奏和学校严格的规则约束形成鲜明对比,趋利避害的本能会让孩子潜意识地逃避学校生活。家长在开学前应及时引导孩子改变边吃边学、边玩边学等松散行为,加强对接、适应学校规则的训练,有意识地跟孩子聊“回到学校,你最想做什么?”等相关话题,唤醒孩子对学校的熟悉感和新鲜感。
二、调整形象,塑造归属感。外在形象会对心理产生暗示作用。开学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校服和学习用品,陪孩子去理清爽干净的发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学生,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调整心态,拥有安全感。临近开学,有些孩子作业还没做完。家长可能会情绪失控责骂孩子。其实,与孩子共同面对学业压力,是修复亲子关系的有利时机。利用补作业这个契机,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度链接,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拥有安全感,也更能有效补救和解决“假期没完成作业”这一痛点。
四、调整观念,体验认同感。有些学生因担心开学后成绩不理想挨家长责骂而害怕去学校。家长要改变观念,淡化成绩评价,多从孩子的学习状态去评价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尊重、认同和爱,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戴婷婷
嘉宾档案:湘钢一中高一年级班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多次参加高考阅卷,被评为高考阅卷优秀工作者,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参加市新视野、青年教师赛课获佳绩。
观点:“做事无计划,就如盲人骑瞎马。”开学在即,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展望未来,设定新学期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通过憧憬缓解“开学综合征”,引导孩子更快更好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一、主动调试,唤醒状态。在漫长的假期中,整个人的身心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与学习环境脱节太久,自然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可以借助一些深度学习的场所,让孩子重新感受积极的学习气氛,尽快找到专注状态的感觉。宁静的图书馆是学习气氛最为浓烈的地方。在这里,孩子可以提前研读下学期的相关书籍,也可以看看课外书。让浓郁的书卷气息平息喧嚣的内心,回归宁静的学习状态。
二、亲子对话,悦纳情绪。爱是缓解开学焦虑的良药。家长可以多与孩子进行真诚对话,鼓励孩子说出对新学期的担忧,引导孩子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这段时间父母一定要多倾听、少打断,多鼓励、少说教。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急躁与焦虑,同时要学会接纳孩子的焦虑情绪,告诉孩子焦虑是正常的,并始终与孩子站在一起。
三、制定计划,展望明天。如果没有计划,成长就会没有方向。计划内容不宜狭隘,应该涵盖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例如:下个学期应特别提升哪一学科的表现?下个学期需要培养哪些兴趣爱好?同样,计划的设置需具备可实施性,不应是空中楼阁。可以尝试把计划量化成一个个精确的目标,分解为执行时间、考量标准、每天完成数量等目标。 (本报记者 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