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珊 通讯员 苏艳敏)8月30日下午,国家卫健委举行“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首场新闻发布会,湘潭市作为典型城市发言,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在这场全国医改的风向标活动中,湘潭市凭借独特的创新路径和坚定的改革决心,成为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先锋。
作为全省唯一实现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国家试点全覆盖的地区,湘潭市不仅在医改道路上积极探索,更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提出的“大病不出市”目标,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近年来,湘潭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并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的医改经验。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研讨,湘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迅速行动,将三明医改的成功做法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新性地制定了一套具有湘潭特色的医改方案。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将医改列为市委重大改革事项,多次深入调研指导,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精准落地、有效实施。
在组织领导层面,湘潭市构建了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形成了政策协同、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在财政投入上,尽管面临压力,湘潭市仍累计投资30余亿元,用于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再融资债券支持,有效缓解了公立医院的债务问题。
为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目标,湘潭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不断提升大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供给侧方面,湘潭市通过数据分析、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三大举措,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湘潭市突破卫健、医保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定期深入分析肿瘤、心血管病等高外转率病种的数据,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市域为单位统筹布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通过柔性引进专家带教、外派人员进修学习等方式,显著提升各医院的救治能力。近年来,湘潭市成功引进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多个专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出台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留措施,建立专项资金池,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学科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建立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吸引尖端人才服务湘潭,为医疗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在需求侧方面,湘潭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大病患者的就医体验。一是加强与国内知名专家团队的对接联系,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外请专家来潭会诊及手术,让群众在市内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二是设立“大病”转诊中心,开通“大病”服务热线,通过信息化手段精准定位“大病”患者,提供“一对一”精细化的诊疗服务。三是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对大病患者进行跟踪管理,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服务。
此外,湘潭市还积极探索医保精细化管理,推广三明市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经验,并逐步将这一政策推广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医联体内分级诊疗的推进,减少了异地就医现象,还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湘潭市派驻的2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一书记”,成功促进了130多项诊疗新技术在基层落地。被派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数量同比增加了17.42%,手术台数同比增加了11.11%。老百姓普遍反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更加便捷、费用更低、报销比例更高,获得感显著增强。今年1至6月,湘潭市基层诊疗量同比上升了5.21个百分点,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