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10月15日

曾国藩的锦甲长啥样? 东山学堂由谁建立?

——到“天下事,少年心”展览来一场湖湘文化之旅

曾国藩穿过的锦甲。(本报记者 谷桔 摄)

本报记者 谷桔

对于湘潭人而言,“湖湘文化”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

躲避南宋战乱的胡安国、胡宏父子,碧泉潭和碧泉书院,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这些都是湖湘文化的符号。

在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湘潭,这个秋日,一场名为“天下事,少年心——湖湘文化暨刘锦棠诞辰180周年纪念主题展”的展览,以湖湘文化发展为脉络,以文物史料为载体,用一种更具象、更生动的方式述说着湖湘人文精神,凸显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湖南个性。

这是一次致敬,更是对湖湘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看湖湘文脉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从“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豪迈宣言,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辉煌篇章,湖湘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湖湘文化从何而来,如何绵延繁盛,又如何影响中国?

展厅中,我们看到了周敦颐、胡氏父子、王夫之,看到了碧泉书院、岳麓书院,看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刘锦棠等骁勇湘军,看到了魏源、郭嵩焘、黄兴、蔡锷、宋教仁等追求进步的仁人志士。

他们,串起了湖湘文化的浩浩荡荡。

展览的第一篇章以屈原、贾谊、周敦颐、胡安国、胡宏、朱熹、王夫之等为先导,序说湖湘文化的渊源。第二篇章以湘军将领为研究主体,以曾、左、胡、彭的文韬武略完美注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内在逻辑。第三篇章以近代为横截面,以蔡锷、黄兴等先驱为着力点,展示湖湘文化在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中贡献的智慧与力量,寓示着湖湘文化的方兴未艾与生机勃勃。一条湖湘文化生发之线就此清晰。

“经世致用,内圣外王”学风促使湖湘学派形成与发展,并成为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湘潭在这场文化熏陶中格外耀眼,曾国藩、王闿运、齐白石、杨度、毛泽东等名人伟人如璀璨明星点亮历史长空,更有黎氏、曾氏、周氏、杨氏等众多名人世家横空出世。

“天下事,少年心”,语出王夫之《更漏子·本意》,意在抒发作者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策展人之一章昕娴介绍,湖湘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其多样性,“纵观天下事,保有少年心”却是一代代湖湘志士对每一个时代的注脚,此次展览抓住了湖南人心忧天下的天下观和永葆少年初心的少年志这根主线,这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湖湘文化。

展厅内还设有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湖湘文库》,大家可以从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湖湘文脉。

探秘湘军

要说此次展览的亮点,曾国藩穿过的一套锦甲必定上榜。

这套锦甲来自湖南博物院,由盔帽、上身甲衣、下身行裳组成,整套锦甲庄重威武,制作精良,是研究清王朝甲衣制度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细看这锦甲,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甲衣上绣着四爪龙、盔帽旁边摆放着两根花翎,是否反映了曾国藩的“职场”地位?这件锦甲“码数”偏大,估计重量也不轻,曾国藩穿着这个去打仗行动方便吗?

其实,锦甲不同于作战时穿着的铠甲,它主要是在军营内进行军事指挥时的穿着,也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套锦甲保存得相当完整,也是首次在展览中公开亮相,实在值得一看。

作为展览的第二篇章,有关湘军的展品应该是本次展览中最精彩的部分。

湘军的文物存世不多,这些展品从多方借展而来。曾国藩六世孙曾樾先生借展了家中祖传的曾国藩使用过的汤匙,亦是难得一见。湘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色圣旨匾额”,是同治皇帝为表彰广东水师提督翟国彦的功绩所赐,整体都是金丝楠木材质,使用浮雕和金水工艺书写,同时书有满文和汉文。

该篇章还展出了较多对联、书信、家信等,其中细节反映了湘军的行军作战、平常生活状态。

曾国藩用行书给弟弟曾国荃写的一封信中提到,他获得了一件艺术品真迹,激动得睡不着,煞是可爱。曾国藩手绘作战图是他于咸丰四年、咸丰五年间亲自手绘的,可见曾国藩为人的谨慎、认真。《爱民歌》是曾国藩于1858年亲自编写的一首歌曲,内容强调了军队行军时要爱护百姓,目的是为了约束属下湘军的军纪。而刘锦棠致梅村的两通信札,则是湘军将领刘锦棠写给同僚战友的,反映了身处疆场将领们的所思所想。

这些物件为观众全方位了解湘军、了解湖湘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刘锦棠其人

纪念刘锦棠诞辰180周年,是此次展览的另一个主旨。

我们知道,湘军有着“书生亦武生”的独特气质,湘军“选士人,领山农”,其将领中具有功名的读书人所占比例非常高,根据罗尔纲先生对182名有出身可考的湘军将领的统计,有进士、举人、生员身份的士人达100人之多,占可考人数的57%。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中兴名臣”,将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部分贯穿到行兵用人,然后通过湘军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浸润湖湘大地的学子,刘锦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刘锦棠,湘乡人。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时为首任巡抚,年仅四十岁。他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新疆各族人民一起,谱写了开发、建设新疆的壮丽史诗。

他担任过歼灭阿古柏叛乱、抵御沙俄入侵的前敌总指挥;他致力于新疆的战后重建和筹建行省工作,在治理和开发新疆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中俄伊犁交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坚决主张抗击侵略者,直到临死犹“口中喃喃呼将士,指述边事”。

他还是东山书院的主要创办者,是湘军将领致力于教育最成功的典范。当年,刘锦棠刚从新疆回到家乡时,湘乡的士绅正在酝酿建立一所新的书院,他闻讯后,带头募捐,他自己捐款2000两白银,还积极动员自己的部下捐献。在他的倡导下,东山书院很快建立起来,也就是现在东山学校的前身。该院首开湖南学校教育西方科学文化之先河,特别重视新式教育,后来,培养了毛泽东、陈赓、谭政、毛泽覃等领袖人物和革命家、军事家。可以这样说,刘锦棠倡导捐建东山书院,不仅推动了湘乡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其遗泽还惠及中国革命。

--> 2024-10-15 谷桔 ——到“天下事,少年心”展览来一场湖湘文化之旅 1 1 湘潭日报 c117988.html 1 曾国藩的锦甲长啥样? 东山学堂由谁建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