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老先生说:“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看了,还得温习,记着,回想起来还异常明朗,要用时即可方便地移到纸上。”对此,我非常赞同。
首先,我们需让孩子的童年回归他本该有的样子,“到处去看,到处去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让孩子去关爱自然生命和人的生命,去眷恋人间温情,去亲近民间节日和风俗、艺术,去探索未知世界,去追寻梦想……孩子成了生活的玩家,才能提起笔写生活。我们养动植物,去博物馆,去九华湖公园,去龙牌酱油厂,去万楼,去日报社当小记者,去种植园劳作,去烘焙……写作,先从生活开始。孩子们摸索了放风筝的技巧,体验了放风筝的快乐,看图写放风筝才真实。有生活味的作品,会越嚼越香。
“看了,还得温习,记着,回想起来还异常明朗”,去生活中看,去书中读,自己的某一段相似的经历会再次鲜活起来。如,写“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大家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一项:搜集名家笔下的某道节日美食,如制作过程、味道等,在分享交流品鉴中,学生渐渐寻得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灵感便喷涌而出。去积累,去写。多写日记和随笔吧。
不怕,莫慌!去读,去生活,去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