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系列报道③
时令已到秋季,本年度茶叶采摘、加工和销售进入尾声。10月21日,湘乡市毛田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统计,全镇9家规模茶叶产销企业(合作社)及7000多家种茶农户累计年产成品茶100余吨,总产值达1.5亿元左右。
近年来,湘乡市、毛田镇在财政资金、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与措施,不断优化组合茶叶产业资源,扶持规模龙头企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以东坪村、万洲村等8个村为核心的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创建省级“产业强镇”步伐铿锵有力。
昔日茶农复旧业
毛田镇地处娄底、湘潭两市交界处,被水府庙水库三面环绕,山地资源丰富,茶叶产业历史悠久,相传该镇万洲村出产的茶叶曾是朝廷贡品。上世纪70、80年代,全镇农户几乎家家有茶园,镇内毛田、崇山和坪花等茶厂远近闻名,家庭小作坊比比皆是,一度成为湘中地区最大的乡镇级茶叶出产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茶叶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毛田镇茶叶产业逐渐步入谷底。农户的茶园因疏于打理而逐渐荒废,茶厂相继停产。此后20多年间,在水府庙水库利用网箱养鱼成为村民的一项主业,昔日茶农转型职业渔民。
2016年底,水府庙水库区域内的网箱养鱼、水上餐饮、采砂洗砂等行业全部被依法取缔,湘乡市、毛田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积极引导村民谋求新的出路。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鼓励村民重拾茶叶产销产业,让“茶叶之乡”焕发出新生机。
能人回归续辉煌
有政府支持、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大环境吸引,毛田镇内许多村民乐意改回茶农本行,部分在外经商、办厂的成功人士,也应召回归故里投资发展茶叶产业。
东坪村村民喻金文的父辈、祖辈,都是种茶、制茶的行家,他自己也对这个行业情有独钟。2016年,喻金文带着在外经商20余年的积蓄回到村里,投资成立了香露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陆续流转了周边3000多亩耕地种茶,并引进先进的绿茶、红茶生产线,新建了年产能100吨的现代化加工厂。“香露红公司”是迄今为止毛田镇最大的茶叶产销主体,年产值逾3000万元,为当地200多名村民提供长期或季节性就业岗位,每年需要支付劳动力工资80多万元。
万洲村村民傅炳乾也于2016年回乡投资创业,陆续流转老茶园、开辟新茶园1180余亩,成立了香妃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新建现代化加工线,连年产销两旺。
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引导扶持下,这几年毛田镇的茶叶产业取得较快发展,“毛田镇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运而生。
目前,毛田镇18个村中14个村有茶园,总面积达14000余亩,其中高标准茶园约4000亩;成立了2家茶叶精加工企业和7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约1300户。全镇14000多户村民中,从事种茶、手工制茶的农户约占一半。他们采收的茶叶可以自行加工销售,也可以将鲜叶直接卖给规模企业(合作社),农户茶园累计约10000亩,每亩年产值4000元左右。
“培育万亩茶园,打造10亿元产业。”这是毛田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近年来,该镇积极扶持香露红、香妃等茶叶企业和合作社做大做强。全镇茶叶年产量超过100吨,年产值约1.5亿元,占全镇农业生产总产值较重比例,镇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湘乡市平均水平高30%左右。
品牌重塑促振兴
星移斗转,今非昔比。毛田镇不仅重拾“茶叶之乡”“湘中茶都”的美誉,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也与时俱进,广大干群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大显身手。
近年来,毛田镇大力推广“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运行模式,主要生产红茶、绿茶、清茶、白茶等系列产品,坚持以区域公共品牌“湘乡水府茶”为主导,推动域内品牌整合,努力打造国、省知名品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该镇拥有省级龙头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2家,已注册“香露红”“湘乡水府茶”等9个茶叶商标,其中“湘乡水府茶”获国家地理地域商标,“香露红”茶叶被认定为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产品。另外,“香露红”红茶、“水府清”绿茶还荣获第十一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比金奖,“水府清”绿茶获第21届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
毛田镇是湘乡市茶叶生产的核心示范区和主产区,镇党委政府及镇属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村企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全镇茶叶良种覆盖率约60%、机械化加工程度达90%以上,为持续推进当地产业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看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