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场体验。”生活本没有意义,是我们的行动才赋予了它意义。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堂里,而在社会中。
换句话说,人生就是道场,红尘就是修行。如何在喧嚣的尘世摆渡自己,如何在看似无意义的人生中找寻意义?网上热评说:“30岁以后,除了长得丑,就不要再怪原生家庭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生大大小小的失败,也许或多或少和原生家庭有关,但很多人讨伐过父母之后,人生并没有迎来转机。有人反复追溯、乞求弥补,在和父母对峙的过程中感受着更绵长的痛苦;有人仿佛找了个万能的借口,凡事都是父母的错,撇清责任,拒绝成长。人确实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但这不代表我们要龟缩在“原生家庭创伤”的壳子里得过且过。过去会牵绊住一时,但不应该是一世。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自我偏差”。当人成功后,会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当人失败时,却将原因归咎为他人和外界因素。如果我们将人生所有不如意都归咎于原生家庭的不幸,人就会变得无所作为。最终我们会困在原生家庭里,失去了走出阴霾、改变人生的动力,变成一个只会抱怨的“受害者”。
我与姐姐来自糟糕的原生家庭:母亲因病早逝,常年在建筑工地干活的父亲独自承担着全家人所有开销。受农村“重男轻女”的影响,他的脾气性格十分暴躁、易怒。姐姐成家后与父亲偶尔的相见,总是在争吵中匆匆结束。前年,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世了,儿时的家也因修路被拆了,但姐姐至今还念叨着,是原生家庭导致她现在生活不如意。
杨绛先生说,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行为,如果你是对的,就没必要生气;如果你是错的,你就没有资格生气。学会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控制好了自己情绪,你的人生就赢了一大半。
从小喜爱读书的我,感恩生活对自己的历练,表现得与姐姐截然不同。干农活、做家务、与小伙伴学习、做游戏等,我对任何事情都用欢喜心对待,阳光、热情、积极,从医三十多载至今无一例投诉,与家人也未争吵过。
自参加工作起,我就照顾父亲的衣食住行,与儿子成为好友。“母亲,决定一个家的温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决定着孩子人性温度。”在儿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我喜欢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世界,观察并欣赏他的特点,与他保持同理心,仿佛自己沐浴在“童年”。“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这就是“正己化人,成己达人”。
原生家庭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大不过我们成长的力量。“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你足够自律和强大,就算你是穷孩子,也可以成为俞敏洪、刘强东。不想奋斗,干什么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抱怨原生家庭伤害了你,其实是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心理学上有句话:“我们回应伤痛的方式,决定了伤痛是一个创伤,还是资源。”你用成长回应伤痛,你就会像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那样,实现超越;你用退缩回应伤痛,你就会像街上的小混混那样,猫狗都嫌。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小孩、完美的成长。就像大海上没有不带伤的船,天空中没有不掉毛的鸟,草原上没有不呜咽的狼。当你经历足够多的岁月的馈赠,你终会发现:一个成年人最好的家庭,其实是自己。
“良者不驻足,望山自登攀。”从未得到过母亲照顾的我,悉心培育儿子考入国内顶尖大学。我没有受原生家庭影响,而是做自己的原生家庭,重新雕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