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佳燊
“村里给我们搭大棚,找销路,帮了我们大忙!”12月4日,位于湘潭县河口镇涓水村的亲亲果园老板张莎感激地说。在村“两委”和片长的帮助下,亲亲果园打造涓水村沃柑基地种植项目,加设连栋大棚1500平方米,拉长产品供应和销售周期,明年的销售渠道也不用愁了。
长期以来,涓水村面临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党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市住建局涓水村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选配党员、热心群众、种养大户等为片长、组长、邻长,以“三长制”促“乡村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头巷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精力聚焦于发展。
“三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基层矛盾纠纷的解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0岁的王自力作为高毛组组长,因其为人公正,懂法明法,通情达理,深受村民信任,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喜欢请他来调解,在村里威望很高。
今年上半年,宜家组村民张某与李某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原来两家农田相邻,以一条田埂作为界限。然而,由于常年劳作和雨水冲刷,田埂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双方对农田的界限产生了争议。
核实相关情况后,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多次入户走访,耐心沟通劝解,王自力和几名党员以朋友的身份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明确土地的界限,驻村工作队联合司法所、经发办,先后3次在田间进行现场调解,邀请专业的测量团队对3.85亩的争议土地进行重新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重新划定界限,同时在界限上设置明显标志界桩,以免将来再次发生争议。
经过多方努力,张某与李某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原本剑拔弩张的两邻居冰释前嫌,再续邻里亲情。
“‘三长制’通过党员带头、能人示范、熟人活跃的多方联合发力,不仅让群众遇到难题时及时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驻村第一书记何瑶表示。
涓水村因位于涓水之畔而名,河堤不仅是防洪抗汛的重要设施,还是村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在入户走访时,有村民反映,由于洪水冲刷,河道杂物淤积、树木丛生,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存在着安全隐患。为此,驻村工作队动用机械设备和人力,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三长”、党员、村民、志愿者们纷纷加入,近7公里的道路焕然一新。
据了解,自涓水村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聚焦乡村振兴,探索基层治理,紧盯“强党建、促发展、优治理、惠民生”等重点任务,以“三长制”为窗口,着力解难题促发展,调处矛盾纠纷25起,加强阵地建设,修缮便民服务中心,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帮助农户销售手工白莲400多公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