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阳 通讯员 黄跃辉
代表履职怎么样,集中述职看成效。3月20日下午,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5名省人大代表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亮出他们“初心使命记于心、责任担当践于行”的成绩单。这是在潭省十四届人大代表首次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代表应当以多种方式向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这不仅是法定要求,更是保障选民或者选举单位知情权、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密切省人大代表与原选举单位的联系,加强选举单位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将分批听取在潭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力求在本届任期内实现监督全覆盖,推动人大代表履职监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在履职过程中,守正创新成为代表们提升效能的关键“法宝”。“在全省率先开展人大代表向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社情民意试点工作;高质高效建成‘韶山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成效得到国、省、市人大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省人大代表蒋卫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担当作为,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毛主席家乡的创新实践。
“无调研不建议。”这是省人大代表兰广湘始终坚守的履职原则。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他提出了《关于加强毛泽东青年时代湘潭活动旧址保护利用建议》《关于邀请海外华侨嘉宾列席我省人大会议的建议》等20件高质量建议。这些建议有的放矢,推动了宽裕粮行修缮工程的顺利开展,促成了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次邀请华侨列席的创新之举,还促使省生态环境厅在政府官网公开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有效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代表们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各显神通。省人大代表谭照长期扎根基层,积极投身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援助、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等工作。她用专业知识和温暖关怀,守护着“一老一小”的心理健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成为百姓身边的“心灵守护者”。
在助力民生事业改善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省人大代表们更是以身作则,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李立平代表立足农业生产一线,大力开展产业扶贫,通过送服务、送技术、送岗位等方式,帮助2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向大江代表不仅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8万元,还为村民提供大量就近就业机会,并且连续多年向村民发放优质茶树苗和福利,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作为省人大代表,深感使命如山、责重千钧。”“时刻牢记人大代表使命担当,积极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代表们的话语掷地有声,句句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怀。他们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履职能力,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做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好代表,为湘潭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